相信許多懷孕的媽媽對胎兒入盆都非常的熟悉,這是懷孕36周以后準媽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,因為在許多人的印象中,胎兒只要入盆就代表著快要生了,同樣也是一個能夠順產的好兆頭,所以許多媽媽都非常在意胎兒是否入盆,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?
所謂入盆,就是到了懷孕晚期,胎兒頭部通過母體的盆骨入口進入骨盆腔,胎位相對固定,入盆是分娩的前奏,一般情況下會在懷孕38周左右入盆,那么胎頭入盆會有一些什么樣的現象呢?
1.肚子形狀改變
準媽媽會明顯的感覺到胎兒的位置在下降,肚子的形狀會逐漸變小,就好像從一個西瓜變成了一個柚子。
2.墜痛感
胎兒入盆后,會壓迫到準媽媽的陰部和骶骨處,所以大部分媽媽會感到下身有墜痛感。
3.胎動減少
胎動會比以前相對減少。但是在胎動比較多的時段,每小時胎動的次數還是要大于3次,如果不滿3次/小時媽媽可以加數1小時,2小時胎動滿6次就可以了。如果小于這個標準,說明有可能存在胎兒缺氧,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讓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。但是媽媽也不必太擔心,因為寶寶有時可能睡得比較長,或者胎動不是太活躍。比如上午胎動不明顯,可以看看下午的胎動是否正常,如果下午胎動正常了就說明孩子沒有什么大的問題。
4.尿頻
一般情況下胎頭入盆后會壓迫到媽媽的膀胱,一般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媽媽有尿頻的癥狀。
5.呼吸輕松,胃口變好
胎兒下降,子宮對臟器的壓迫會明顯減輕,尤其是心臟、肺部、胃部等位置較上的器官會逐漸恢復正常功能,媽媽不會和以前一樣有很大的壓力反而會感到越來越輕松,呼吸也會變得通暢,胃口變好吃得也多了。不過媽媽一定要控制住嘴巴,很多準媽媽就是在孕期最后那幾周不控制飲食導致體重瞬間增長。
6.不規律宮縮
胎兒入盆后,會壓迫到宮頸,所以準媽媽可能會出現腹部陣陣發緊等假宮縮的癥狀。不過這種宮縮持續時間通常不足半分鐘,而且不規律,間隔時長也沒有規律,力量也比較弱,在休息之后就會明顯減輕,跟分娩時的宮縮是有本質區別的。真正臨產的宮縮,是很有規律的下腹痛,醫生幫忙總結了一個很好的辦法:三個“越來越”。也就是:宮縮持續時間越來越長、間隔時間越來越短、陣痛強度越來越強。
7.最好不要爬樓梯
因為爬樓梯時,人的膝蓋需要彎曲,所承受的壓力是正常行走時的3倍,而準媽媽肚子里本來就有很大的負擔,爬樓梯會給膝蓋施加很多壓力,對膝關節損害很大。另外,爬樓梯還會增加準媽媽腰椎和腹部的壓力,加重腰酸背疼的情況。最重要的是,爬樓梯還容易摔倒,如果不慎摔倒后果不堪設想。
上面所說的入盆時間,只是一般規律,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差異。其實,胎兒是否入盆,什么時候入盆,真的沒那么重要。因為即使沒入盆,只要有了規律宮縮,胎頭同樣很快就會入盆,然后就會分娩;入了盆的人,沒有宮縮照樣也不會生。并且胎兒是否入盆,跟能不能順產也沒有必然的關系。所以一方面,胎兒入盆意味著分娩的臨近,準媽媽可以根據這個信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,迎接寶寶的到來。另一方面,如果胎兒沒有入盆,準媽媽不用太過于擔心。